※ 白蟻簡介 ※

 

白蟻:
白蟻,亦稱虫尉。白蟻體軟弱而形扁,有多種顏色,有白色、淡黃色、赤褐色或黑褐色等,不同種類體色並不一樣。白蟻被稱為"白蟻",其實並不適當。白蟻是等翅目昆蟲;身體柔軟、頭呈圓球型,觸角為念珠狀,口器為咀嚼式;外型與螞蟻相似,但分屬不同目。因為白蟻屬等翅目,是不完全變態類的昆蟲,胸腹間寬闊,體質柔軟,口器為典型的咀嚼式,觸角呈念珠狀;而螞蟻屬膜翅目,是完全變態類的昆蟲,胸腹間狹窄,體質堅硬,觸角呈膝狀。白蟻與螞蟻並不相同,所以白蟻其實不是蟻類。在白蟻的繁殖能力和經過解剖後所的所知,白蟻近似在日常生活中的蟑螂,因此許多昆蟲學家認為這兩種生物,在遠古之時可能是同宗。白蟻的生活方式很原始。它們在生活上的分工和組織能力令人驚訝。這些特點,類似於蟻類,這也許就是人類在它的名字上面加一個 "蟻"字的原因。

全世界己知的白蟻種類約有2000多種。台灣地區至少有16種;種類不同的白蟻,顏色亦不完全相同,並非白蟻一定就是白色。居家危害的蟻種為台灣家白蟻。每年四~六月梅雨季節時,成群的成蟲飛出蟻巢擇偶交配。蟻后的生殖能力非常強盛,每分鐘能生出6個卵,在發現有白蟻的危害時,應該立即處理,以免白蟻危害繼續擴大。

白蟻屬不完全變態的漸變態類,生活史複雜。白蟻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兩個類別。
一是木棲性白蟻:群體大小不一,在木質建築物,如木製產品、木地板、木屋、枕木、木製橋梁、枯樹等的嚙空部分建巢,取食木質纖維,是木材製品的主要害蟲。
二是土棲白蟻:在地面下土中筑巢,或巢高出地面成塔狀,稱為蟻塚。土棲性白蟻以樹木、樹葉和菌類等為食。

白蟻屬社會性群體生活昆虫,有複雜的組織分工。在一個群體內的個體,從形態和分工上可分為兩大類型,即生殖型和非生殖型。

生殖型:為有性的雌蟻和雄蟻,它們的職責是保持舊群體和創立新群體,在這個類型中有三個品級。

大翅型或有翅型(蟻王及蟻后):
每年春夏之季。雨後的傍晚,從蟻巢中飛出大量的長翅繁殖蟻,在離巢不遠處的建築物附近低飛,飛行時間短,這種現象稱為婚飛或群飛。有翅繁殖蟻經群飛脫翅配對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後,便有能力進行繁殖。一般情形中,一個群體只有一對原始蟻王和蟻后負責生殖,但在族群達到一定程度後,便會產生部分無翅補充繁殖蟻,牠們的數量可以達到數百隻。蟻后壽命超過20年,體長可達10公分。

短翅型:稱為補充生殖型,在地棲性種類中較為常見。

無翅型:也是補充生殖蟻,完全是無翅個體。僅存在於極原始的種類中。

非生殖型:無翅,生殖器官退化,主要擔負勞動和作戰任務,因而有工蟻與兵蟻之分。

工蟻:
是指沒有生殖能力的白蟻。群體內數量最多的階級,有雌雄之分,但是生殖機能發育不全。形態與幼蟻相似,但體型較大,且顏色通常較深。其主要的任務為取食、築巢、開路、清掃、餵食、照顧幼蟻、搬運蟻卵等各項維持群體生存的工作。

兵蟻:
有雌雄之分,但不能生殖。在群體中的數量遠不及工蟻,但是比生殖型的個體多。兵蟻有雌雄之分,但是不能生殖,一般無眼,其任務主要為防禦,有著強化堅硬的大顎。兵蟻由於強化口器,所以失去自己取食的能力,需靠工蟻哺食餵養才能生存;台灣家白蟻的兵蟻會分泌白色蟻酸,可供作攻擊敵人與腐蝕挖通塑膠、軟金屬(鉛、鋁、銅)等材料與石灰、石材、水泥等,以利工蟻穿透修築蟻道之用。兵蟻分兩型:大顎型兵蟻─上顎形成各種奇異的形狀,像一把二齒的叉子。象鼻型兵蟻─頭延伸成象鼻狀,當它與敵搏鬥時,可噴出膠質分泌物,塗抹敵人。

有翅繁殖蟻:
身體呈黑色或深色、有兩對顏色呈現半透明色且長度超過身體,每對長度相等的翅。一般約在每年四、五、六月份,是白蟻“分飛” 的季節,五月中旬是分飛的盛期,也是最容易發現和消滅白蟻的時機。白蟻有長翅、短翅和無翅型。具翅種類有兩對狹長型膜質翅,翅的大小、形狀以及翅脈序相似,故稱等翅目。白蟻的翅經短時間飛行之後,能自基部特有的橫縫自行脫落。

 

※ 防治方法 ※

一、灌注法
使用特滅多藥劑使用灌注槍,直接灌注入白蟻危害區域(蟻巢及蟻道)內,達到主動撲殺的效果,此方優點為法快速有效,缺點為必須鑽孔,該孔徑約為0.15mm。

二、誘餌法
使用藥餌誘殺白蟻,誘餌盒內裝有藥餌,工蟻將其藥餌帶回蟻巢餵食幼蟻,幼蟻食用後無法順利成長而死亡。常見的白蟻餌站採用的藥劑為六伏隆,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,作用為使幼蟻螁皮失敗而死亡,此成分對於老熟之成蟻並不會產生效用,所以,此藥劑發揮作用需要的時間較長,白蟻危害時間延長,對於白蟻的危害控制,在時效上需時較長。